登录学习平台

通知公告>>更多


精华推荐>>更多


-> 当前位置: 笃学首页 >> 学员天地 >> 正文

崔宝同:提高教学质量,从课程建设抓起 (2011年12月29日)

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课程建设是学校本科教学的基础性工程,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对于高等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在人才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抓好课程建设,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课程是学校最主要的教学资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是维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内容。课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发展历史的总结,又是现代发展前沿的反映。在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过程是由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课程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的重要载体,是认知和创新的平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基础性。国际国内一些著名大学的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麻省理工把它的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向全球公布,不仅展示了其人才培养的实力和水平,也是吸引优秀生源的一项重要举措。清华大学从1986起就坚持开展以课程评估为重点的教学质量评估,形成了以核心课程为重点的课程建设评估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课程建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二、课程建设质量决定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建设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为此,凡是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都应列入建设范围。全校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做好课程架构。为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应加快通识教育课程和学科平台课程的建设。为彰显专业特色,应加快专业主干课程群的建设。为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应加强实践类课程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应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各门课程都应有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有完善的、符合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和教案齐全,积极进行其它教学辅助资料的建设,选用合适的教材并指定教学参考书,注重教学研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考试办法、因材施教等方面有一定措施和成果,在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凡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均应努力建设优秀课程,力争建成省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全校其他课程建设,进而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三、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课程建设的抓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和江苏省教育厅以此为抓手来提高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为此,学校应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搞好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是高水平、有特色的优秀课程。精品课程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境界,既是教师的,也是学校的。围绕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的理念,即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学校应积极打造更多的精品课程。各课程组应有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科学性,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国内外高水平的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经过几年的建设,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已初见成效。目前拥有1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96门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建设离不开长期的建设,离不开长期扎实的努力工作。今后,我们既要遴选一批有长期积累的、有特色的课程进行培育,提出建设措施,整体推进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四、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
课程建设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局性、基础性系统工程,也是学校最重要基本建设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对课程建设的思想认识,深刻认识加强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将课程建设作为学校本科教学的一件大事和一项长期任务来抓。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从学校人才培养需要出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改革要纵深化、目标化,着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应充分认识师资队伍建设对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培养和引进课程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同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要求的灵活的人才机制。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三要对课程建设的水平进行检查和评估。为了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层次,学校要定期组织对课程建设进行评估。要建立经常性课程建设评估制度,运用激励约束机制,对课程建设实行动态管理,促进课程建设健康发展。定期进行课程评估,由学校公布课程评估结果,评估材料及评估结果归入教学档案。对评估不合格的课程,要给予通报,并限期整改。第二次评估仍未能达到合格标准的,要调整该课程组成员。四要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对于已获批的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学校已建立了专门网站,充分发挥各课程的示范效应。各课程进一步凝练特色,提升内涵,加强建设,起好示范带头作用。全校其他课程应充分借鉴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升课程的建设水平,形成各门课程都争做精品课程的良好态势。
上一条:周 虹: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之我见(2011年7月18日)
下一条:曹祥华:提高个人执行力之我见(2012年4月9日)

   作者: 时间:2013-01-07 17:22:11 浏览次数:

[收藏 ][ 打印] [关闭] [顶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