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院不断加大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青年教师数量逐年稳步增长。目前学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46名,占专任教师比例为43.4%,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32人,讲师12人;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17人,博士学位者34人,其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学院人才培养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为着眼学院的未来,实现学院总体目标,我院注重以师风师德建设为统领,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重点,积极探索全方位、立体式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与环境,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搭建平台。
一、高度重视师风师德建设,提高师德修养
1、加强师风师德培训,多途径开展师德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加强师德培训,组织青年教师认真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江南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江南大学学术道德规范》、《江南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工作规程》等有关条例规范,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观念,培养青年教师严谨笃学、爱岗敬业精神,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指导者和保护者。
2、杜绝学术不端,营造廉洁从教学院氛围
建立健全学术评价和监督机制,防止学术腐败,杜绝学术违规行为。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操,崇尚廉洁的思想观念,树立师德师风模范,营造“廉洁从教为荣”的良好学院氛围。
3、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完善考核制度
教师出现教学事故、教学评价学生反映差等问题,在受到学院相应处理后,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方面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教学工作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中心地位。
4、充分发挥“典型”的带动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另积极开展如“我最喜爱教师”、“学院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身边的优秀教师和师德标兵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和感人事迹,充分发挥模范人物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制定系列培养措施,提升育人水平
1、实行“一对二”双导师制,加强团队管理
学院为青年教师配备教学和科研双导师,聘请一批师德高尚、教学精湛和科研能力强、学术造诣深的教师分别作为青年教师一对二的教学、科研导师,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导师们将自己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上关心青年人成长,使他们能够快速适应新的角色,迅速融入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另加强团队管理,将青年教师纳入教学科研团队,针对教师的结构(职称、学历、年龄、个人特点)等分阶段、分重点作出培养计划,建立合理的梯队,使梯队建设稳定健康发展,使青年教师在健康的团队中成长,重视团队育人作用。
2、推进系列培训,提升教研水平
3、规定三个一制度,强化教学能力提升
即写过一篇教改论文,听过一门课,带过一个班,
4、拓宽思路和渠道,加大国内外放学研修力度
5、实施年度目标考核制,加强目标管理
三、搭建全方位发展平台,促进全面成长
针对我院青年教师较多情况,深入展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以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为抓手,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以青年教师协会为平台,营造青年教师共交流同成长良好氛围,委以重任,激发青年教师潜能。实行青年教师团队管理和双导师制,实行目标管理,关心青年教师恋爱、生育、家庭、专业发展、职称提升等需求,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建好学术梯队,积极为青年教师海外研修、援疆、科技挂职等创设条件,并遴选优秀青年教师担任院领导班子、院长助理、支部书记等,强力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四、成效初显,涌现一批优秀青年教师
通过系列措施培养,我院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目前我院40岁以下青年教师共47人,拥有博士学位者35人,比例高达74.5%;高级职称人员37人,比例达78.7%;有海外研修经历者20人,比例为42.6%;12年,我院青年教师成功申报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2项,同比有显著提升;组织参加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我院两位青年教师分获一、三等奖;学院涌现出一批荣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校创先争优标兵、我最喜爱教师等称号的青年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