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校党校关于全校科级以上干部在线学习的统一安排,我通过“笃学网•江南大学干部在线学习中心”这一平台,认真学习领会了“大学发展规划与发展战略”、“全面加强质量建设,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等主要内容,深入了解了《江南大学“十二五”(2011-2015)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下面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就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谈一下我学习后的心得体会。
一、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校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少,覆盖面窄,省部级科研平台数量也不多,影响小;重大项目申请和重大科研成果产出明显缺乏。
(1)没有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的规划和措施
我校科技支撑平台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制定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的发展规划,学校尚没有建立起有利于科技成果产出和杰出人才培养的科技支撑平台以及科技平台建设、运行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
(2)国家重点实验室数量少,高层次人才缺乏
目前,我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只有一个,而且没有独立或牵头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在学术界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尚未真正形成,培养和引进杰出人才的任务很重。实验室对仪器新用途新方法开发研制的专门经费投入有待加强。实验技术队伍急需要引进基础类专业人才,为我校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以提高系列原创科技成果的生产能力。
(3)学科方向相对不集中
我校重点实验室学科方向相对不集中,各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构成和科研协作等方面,还没有显示出实验室的明确方向和学科特色,需要进一步凝聚建设目标,凝炼研究方向,通过加强内部联系,选择重大科学问题攻关,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
(4)承担项目分散,项目级别不高
科研项目总体上仍呈现“小而散”的状况,国家重大基金、重点基金及国家973、863、科技支撑计划等项目/课题的牵头申报与获准还较少,围绕我校优势方向进行长期深入研究的系列项目不够多。,拔尖人才缺乏,科技成果在质和量上仍显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成效微弱。科学研究存在一定的急功近利现象,承担大项目产出高质量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5)原始创新能力欠缺,重大成果产出少
近年来,我校独立产生的原始创新成果几乎没有,没有独立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等;有重大影响的学术成果很少。
二、我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的建议
制定中长期和近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提出具体政策措施,保证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计划的顺利实施。着力培养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大力推进大食品、大轻工类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
(1)以学科发展规划来统领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以学科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和方向指导科技支撑平台建设的规划。
(2)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加强科技平台建设。以科技创新基地工程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进一步增强学科实力,确保学科稳定发展。建立良性的科技平台建设和运行的体制与机制,确保实现科技创新基地在规划学科发展方向、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培养学科带头人中的任务,创造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硬件环境。
(3)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运行机制。理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测试中心以及相关院系的关系,建立以教授负责制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平台建设在学科建设和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4)集成学科优势,积极组织重大项目申报。在当前形势下,科技工作者的自身努力和奋斗固然非常重要,但已很难靠青年科技工作者通过孤军奋战或单打独斗获得成功。应发挥学校在资源和人才队伍方面的调节作用,把“211工程”建设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与平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保障重点建设,依托我校现有优势学科和各级研究基地并结合创新团队建设,瞄准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目标,加大重大项目申请的支持力度。
(5)优化政策环境,激励重大成果产出。重点做好创新研究方向的聚焦、科技创新队伍的建设和创新机制的优化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