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要从两大关键入手,其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本文就从校园文化这个角度谈一下素质教育。
人可以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可以育人。从校训、校风到日常行为规范,从校园的一草一木到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告诉学生从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就要知道学校的提倡与导向。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主要指校容、校貌等物质形态以及校风、校训、校园文化生活、学术气氛等。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健康的校园文化设施能给学生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与陶冶,从而激发起热爱学校进而热爱祖国的热情与品德,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品德与精神风貌。校园文化的氛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它有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具备的无形和有形的功效。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良好的校园环境,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会内化成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学校生活有着影响,而且会持久地影响到学生将来的社会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吸收人类社会先进的传统文化成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而良好的文化素质将为学生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提供基础,辩证的思维方式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大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经过多次的尝试、亲身体验来证明验证某一认识的正确性,由此产生情感和信念。再次,积极实践校园文化活动是意志形成的关键。坚强的意志必须通过活动的具体化过程,在成功和失败的磨砺中得以实现。最后,在认知、情感、意志的共同作用下,才表现出了行动。人的道德品质正是在行动中体现出来的。
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学会办实事,同时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通过校园文化活动,促进了大学生从思维方式到具体工作的转化,由等待旁观变为自己动手,从而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形成健康的思想品德。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不断激发自身的情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不断经受校园文化活动的磨炼,可以造就学生坚强的意志。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通常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独立自主地开展适应他们自身发展需要的课外活动。比如各高校此起彼伏的学生社团,就是由具有某些方面特长与爱好的学生自发成立的学生组织,他们分别独立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体育科技活动,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扩大了自己需要的知识面,同时也繁荣了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