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发布了一份高校社会责任报告,这是我国第一份关于高校的社会责任报告,报告中提出:对学生,承担培育诚信职业人格与熟练职业技能兼具的金融人才,并帮助其顺利就业的责任;对员工,承担尊重个性、促进发展和保障合法权益的责任;对政府,承担地方金融发展研究和地方中小企业发展研究的责任;对社会,承担推进信用体系建立和区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责任;对国家,承担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领全国服务类职业院校发展的责任。这份报告从高校自身需要和社会期望两个角度对高校的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为我国高校社会责任的研究提供了实例,引发了众多学者对于高校社会责任的现实探讨。
今年8月5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41所著名高校发起题为“肩负起崇高的社会责任”的联合倡议书,倡议书中提出了践行科普责任、弘扬科学精神、放飞科学梦想、传播科技新知、创新科普形式这5条内容,涉及到承办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定期设立校园开放日,向社会无偿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创新基地,向社会介绍科研最新发现、展示科技创新成果,深入中小学校、社区、农村、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前沿科技讲座等具体实事,以践行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任务。此举作为高等学校的标杆作用,得到了广大高校的一致响应。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作为一所地方高校,素有“轻工高等教育明珠”的美誉,我认为,江南大学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应当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结合地方特色培养特色人才
高校的基本社会责任就是培养人才,对于地方高校而言,应该适应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个性培养特色人才。
江南大学是我国轻工、食品、工业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托单位之一,建有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14个部省级科研平台,在多年办学基础上形成了“彰显轻工特色,服务国计民生;创新培养模式,造就行业中坚”的办学特色。江南大学的这一办学特色,既符合无锡作为轻工、食品、生物技术的重要城市,又彰显了学校声誉,作为其生存的保障、发展的基础。
二、带动地方经济与科技发展
地方高校应利用科技园的作用,真正成为地方产业的孵化器,使其成果与人才向地方扩散、转移,从而实现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在此基础上,高校也得以利用地方经济的优势,实现向外扩张发展。
江南大学与无锡市政府合作建立的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无锡地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学校成立了由海尔集团、茅台集团、青岛啤酒集团、无锡国联等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加盟的董事会,各学院建有400余家企事业单位参加的二级董事会,促进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中粮集团、嘉里粮油、希捷公司、中国电信等一批知名企业和荣智权等众多社会名流在学校设立奖学、奖教金。江南大学在无锡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辐射作用,并以此为支撑平台,带动了无锡科技发展走向全国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