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学习平台

通知公告>>更多


精华推荐>>更多


-> 当前位置: 笃学首页 >> 学员天地 >> 正文

苏晓晋:学习心得(2012年10月19日)

说实在的,这段时间中央一套播出的纪律片《信仰》,是在接到学校的通知才去观看的,看后,心底那种写点东西的冲动、那种朦胧而强烈的感动便得到了抒发的理由。

历史文献纪律片《信仰》以党的90多年历程为背景,通过讲述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感人故事,突出表现了一个个共产党人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忠实履行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最终成就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记忆,,深刻阐述了共产党人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党员,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群众利益无小事”、什么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什么叫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怎么又如何在现实的工作中去演绎?这才是关键。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教师,作为党员高校老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能否燃烧出能量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事业。教师要切实地担当起教人成人的教育责任, 活出自身的生命价值, 必须确立起教育信仰。

生而为人总有其自身的信仰世界, 但教师不仅要有一般信仰, 更要有教育信仰。这是教师职业的客观要求, 是教师个体人生的内在需要, 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教育信仰是对人生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其重心是人生信仰。要信仰“完美的人”,确立“爱”的信仰。那么如何来塑造教师的教育信仰呢?

首先,要刻苦阅读人文经典。教育信仰以人文素养为基础, 确立教育信仰应不断提升自我的人文素养。对人的理解越深刻,教育信仰越坚定。提升人文素养至关重要的就是阅读人文经典,尤其是民族文化经典与教育经典。人文素养离不开历史积累。先辈们对人生本质的追问、探索,集中凝聚在各种各样的人文经典之中。阅读人文经典就是感悟、体验、理解大师,主动接受大师们的教诲和引导。大师们高远的理想情怀、深刻的忧患意识、坚强的意志、宽广的包容力等等,都会经由经典文本而影响、激发、启迪我们的心灵。

其次,要及时开展对话与反思活动。对话,把人类普遍的经验引入我的经验之中,使我更生动、更深刻、更丰富地理解什么是教育信仰,从而开辟出通向信仰世界的心灵之“路”。自我反思,是自我经验的整理,是自我对自我的探询,是深刻而自觉的自我理解。每一个人就是在理解自己的世界、理解历史与文化、理解他人中理解自己的。理解了现在和过去,才能信仰未来;没有自我经验和理解,就没有教育信仰。

最后,要努力培养理性思维。培养理性思维,一是要从获得教育学知识走向对教育意义的把握。二是要超越深化教育认识的思维模式,走向自我教育实践和人生实践相结合的智慧。

教育信仰不是一种号召与口号,而应当是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一线党员高校教师的一种信仰和政治责任。

我深信,在信仰的照亮下,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上一条:王国英:浅论我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2012年10月29日)
下一条:史劲松:高校社会责任之我见(2012年10月9日)

   作者: 时间:2013-03-27 20:35:08 浏览次数:

[收藏 ][ 打印] [关闭] [顶部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