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既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更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即党的基层组织的地位是“基础”、作用是“战斗堡垒”。基层党组织不仅是党团结群众、组织群众、贯彻路线方针政策的“客户端”,而且还是党调查民意、掌握民心、紧密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我们党现有党员已超过8000万、设有近400万个基层党组织。能够把这个世界第一大党的几千万党员组织起来,通过严密有序的管理,成为一个有统一纲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的整体,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其中基层党组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基础。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大环境下,世情、国情、党情、教情不断变化,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对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高等学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然离不开这个中心。如何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为人民、为国家服务已成为我们至关重要的任务。
食品学院党委(含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有102名教师党员和925名学生党员(其中研究生党员605人),设有61个支部(其中学生支部52个)。作为中国食品教育科研领域的优质品牌,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提高学院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在服务中心、引领发展、建设一流的目标引领下,激励党员担责任、比贡献、促发展,最终促进学院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目标。作为首批无锡市基层党建示范点,食品学院党委近年来在学校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一些经验,也引发了一些思考,与大家交流。
一、必须加强班子建设,健全完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学院班子建设,是学院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2009年11月5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将我党在高等教育领域多年的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了下来,确定了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位置和堡垒作用;明确了学院的发展,院长是核心、书记是关键,要引领班子科学决策、果断执行,使整体利益最大化、理论问题实践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合理问题合法化,带领班子成为具大家风范、大气底蕴、大度全智的领导者。
基层组织的构建与设置,要深入到中心工作一线。要结合学院实际创新组织设置,将党的组织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贴近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建立党支部,保证党组织可以充分发挥向心作用,并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同步推进。比如研究生支部我们是设在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导师是学术导师,教师党支部成员就是他们的人生导师,理想信念的指引人。此外,要以党建带工建、团建,形成良性互动的大党建格局,实现党组织和党建工作的全覆盖。
队伍建设,是学院党委工作的重要内容。人的因素,是事业成败最关键的因素。在工作中,我们一直努力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师生置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地位,立足于个人和团队的全面、协调、同步发展,依靠全体师生来促发展。在支部书记的选配与培训方面,我们认为,支部书记应该具备这样的基本素质: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由于我们的支部书记年轻的副教授、教授比较多,他们的主要工作经历还是业务上的,因此党建的培训就很必要。我们经常会开一些支部书记午餐会,在布置工作以后,品茶、喝咖啡的同时,务务虚、聊聊想法、沟通沟通工作方法。在青年教师的培养方面,我们认为,对于年轻人来讲,事业的起步阶段是最重要的。我们的年青教师决定着我们学院的未来,而食品学院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达到了教师总数的47.2%,因此我们将青年教师的系列培训列为2012年的工作重点,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坚定从教理想,加强师德修养,特别是在人生事业的早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感到,用人的同时也是培养人的过程,我们不仅要培养优秀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同时也要把他们培养成青年骨干、培养成拔尖人才、直至培养成教学科研的大师。
在食品学院,教师党员占了教师总数的50.9%,但近三年间党员无论在教学、科研还是社会服务等方面完成的工作业绩均远远高于这个比例,其中,科研经费的73.99%、省部级以上科研获奖的69.23%、SCI论文数的66.33%均由党员完成。在学生群体中,三名“全国挑战杯一等奖”获得者中2名是党员、获得各类科技创新奖及获得专利的学生中64.56%是党员、担任新生副班主任的100%是党员、研究生会成员中64.56%是党员……中共党员,在中国食品领域最富盛名的高等学府里,正承载着更多的现在与未来。
二、必须加强执行力建设,完善落实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研究谋划工作思路,为执行力建设打好基础。中国人常讲:没有远虑,必有近忧。党委或者支部都应该有中长期的计划。2011年底,食品学院通过了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党的建设”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可以拓展发展思路,增强团队的宏观谋划能力,特别是可以让每个党员、每个支部从宏观中找到自己的发展位置、发展机遇、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建立完善规章制度,为执行力建设提供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工作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形成良性循环。基层党组织通过健全“分党校”、“党员组织生活”、“党日活动”、“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创先争优”、“党员参加党内活动记录”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不同政治任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组织制度,探索新的领导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必须对已有的制度加以严格遵守执行,这是党组织加强管理的基本途径和必然要求。
提倡务实勤勉作风,保证执行力建设的成效。“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群众是最讲实际的。群众最想看到的,是一个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形象。因此,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实际,对全体党员进行必要的党纪、党风、党性教育,端正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提倡务实勤勉的作风,是极有必要的。特别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所在食品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我们必须具备正确的业绩观,我们的工作成果一定要经得起群众的检验、历史的考验。
总之,我们希望通过执行力的建设,使我们党的基层组织在让师生满意的同时、更好地助推学科的发展。
三、必须加强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切实担负基层党组织引领学院发展的文化使命和责任
学院的工作,简单归纳,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硬实力的提升,另一个就是软实力的建设。硬实力是核心竞争力,软实力就是学院的文化和精神。
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范畴,而价值观就是它的核心。核心价值观是一切理念、制度、技术的基础,是团队的灵魂。鲁迅说,“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何尝不需要?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S.Nye)于1990年在他的《注定领导》一书中首提了“软实力”概念,他说,“硬实力和软实力皆至关重要,但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影响力。”软实力是“一种吸引力,让别的国家不由自主跟随你。”真正的力量,不是让人屈从,而是真心地跟随。文化就有这样的力量。
文化是一系列价值观的总和,文化的吸引力来自于价值观的吸引力,优秀的文化,承载的是自信与理想,蕴含的是感召力与公信力,激发的是凝聚力与战斗力。高校党的基层组织更需要构建先进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引领学院的科学持续发展。
爱因斯坦说过,“不管时代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高贵品质,超脱时代和社会,走自己的正确道路。他们追求理想和真理,得到了内心的自由和安宁。”我们一直相信,我们的党员、党的队伍和组织,是先进的、优秀的,绝大部分党员的内心是美好而高贵的,如果同时有先进文化和价值体系的催化与指引,我们的队伍一定会更有向心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成为永葆生机与活力的组织。